2016-05-23 08:05:11
2016年5月13日、14日,广西本科高校“大学英语课程的内涵建设”研讨会在南宁召开,研讨会由广西本科高校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由广西师范学院承办。来自广西28所本科高校和独立学院的外语部门负责人、教研室主任和骨干教师近百位参加了会议。
本次研讨会是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即将颁布、广西本科高校英语教指委新近成立以及第七届“外教社杯”外语教学大赛即将举办的背景下召开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出台以后,外语界就《指南》精神进行了长达一年多时间的解读,大部分高校也开始了在《指南》精神指导下的教改实践。在众多的解读和实践中出现了一些较为普遍且有代表性的问题,本次研讨会就是要对这类问题作出回应。一年来,为数不少的高校“按照《指南》精神”正在或准备大幅度压缩通用基础课,罔顾师资实际和学生根本需求,盲目增设“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模块课程,这并不利于改革精神的真正落实。事实上,从《要求》到《指南》,大英教改的重点一以贯之地是课程的内涵建设,而不是课程名目的增设和形式的变化。不论课程体系如何变化,课堂质量同样是本轮教改取得实效的关键因素。课堂质量的问题同样反映在“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中。该比赛已经成功举办六届,第七届即将举办,它是目前全国唯一的逐级晋级制的全国高校英语教学大赛,对全国高校关注课堂、注重教学方法和实效发挥了良好的引导。但是比赛过程中也暴露出部分选手教学的机械性、程式化,创新不足,对文本的解读不深入,教学效果欠佳等问题,为了比赛的健康发展,参赛教师还应更加重视课堂的内涵和效果。去年下半年成立的广西本科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作为指导学科教学的官方机构,有责任和义务在教改和重大赛事的各个关键时点不失时机地对外语学科和赛事发展方向进行正确引导,本次会议主题正是教指委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在对教改现状进行充分考察和对《指南》精神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确立的。
研讨会开幕式上,广西师范学院邓艳奎副校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她代表承办方欢迎与会专家和代表的到来,介绍了广西师院近年取得的丰硕成果,肯定了本次会议的高规格高水平,盛赞了上海外教社致力于外语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奉献精神和专业水准。李晓教授代表广西本科高校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做了《课程要素的基本理论及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主题报告,她在报告中从材料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六个方面介绍了课程的基本要素,并运用实例向老师们分析了如何从认知层面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李晓教授的报告揭示了本次研讨会着眼课堂教学设计的主题。开幕式上,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易军经理向与会代表介绍了第七届教学大赛广西赛区的实施方案,阐述了本次研讨会的主旨和议程设置。
全国教指委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外语学院郭英剑教授等五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就不同的角度开设了专题讲座。以下是基本情况:
专题讲座一:郭英剑《中国大学英语教育的困境与出路》(2016年5月13日上午)
郭教授在高等教育、外语教育和文学研究诸多方面均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在担任中央民大外语学院院长期间主持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项目并取得丰硕成果。他此次的讲座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信息技术改变了什么、中国大学英语教育的困境及中国大学英语教育的出路。
在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如何依照《大学英语教育指南》正确改革大学英语教育,落实相关课程设计是未来几年内大学英语教育界非常重要的任务。技术与网络的高速发展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更冲击了教育,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环境,对教师的个人素质有了新的要求。过去,教师是知识的主体和承载者,处在教学的中心地位。而今,现代电子设备的高速发展,学术体制的改变,学生需求的多样化都使得教师的作用显得“无足轻重”。教师不再是领域中的权威,他们的身份逐渐由教师转变为“教练”。面对这些数字化时代的学习者,教师如何找到自己的角色,在课堂上又该怎么做呢?郭教授认为,教师要有研究先行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学教育的使命,是培养学生的人格,使之成为完整的人,这也是大学英语教师的使命。教师要学会引领学生Learn to use,Learn to express,Learn to understand,Learn to communicate,Learn to become,Learn to learn.做好这六点,才是大学英语教育的出路所在。
科技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我们的教学,郭教授的讲座对教师如何在信息技术对外语教学的影响中寻找出路给予了深刻启发。
专题讲座二:刘玉红《聚焦文本的英语课堂》(2016年5月13日下午)
刘玉红教授从文本分析视角探讨大学英语基础综合课的教学设计。刘教授首先向我们明确了文本与课文的定义,课文教学关注语言点和语言技能,意在扩大学生知识面;文本分析探究文本的文学性,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刘教授认为聚焦文本可以有三大着眼点,首先要追寻语言的准确,指字、词、句的语境义;其次要追寻语言深度,体味修辞手法;最后要理解文本整体性和连贯性。总之,要做到“得其意,知其趣,悟其神”的境界。
在大学英语教育中通过文本分析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不仅是一个社会人的成长要求,新课标中也对学生的思辨能力有隐性要求。当前,国家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和创业都离不开思考力,而大学是培养一个人思考力的重要园地,大学英语课程可以也应担此重任。归其根本,语言本身就具有思维的特质,因此教语言更应该教思维。教师可以通过“三向”思维来分析文本,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点到为止,启发为主,学以致用”是文本分析的基本原则。
那么文本分析能否帮助学生提高四、六级考试成绩呢?刘教授认为只要语言活了,就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性。大学英语教育要注重学生课下学习习惯的培养,长此以往英语学习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专题讲座三:丁言仁《以“项目”引领学习,生动活泼地教好英语写作课》(2016年5月13日下午)
丁教授在3月下旬召开的第七届全国高校大学英语院长/系主任高级论坛上做过《以项目教学法引领写作教学,为提升学生思辨能力创造空间》的报告,广受好评,此次他讲座就是以前次讲座为底本,并增加了众多的课堂实例。
丁教授首先指出我国英语教育生态圈中的弊病:片面强调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批判能力的培养,加之社会高速发展带来的“浅阅读”的社会风气,快餐文化、网络文学盛行,快速阅读的练习方式使学生失去了讨论、分析、批评的机会。面对这一情况,丁教授提出采用“项目教学法”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项目教学法指的是由学生就一个题目收集和阅读相关资料,分析比较,得出结论,整理成表格、图片、文字材料,向全班陈述报告。
那么如何以项目引领写作呢?丁教授提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可设计“主题式”语言课程,鼓励学生在一定的范围内自己选作文题目,作文题目跟着学生的兴趣点和关注点走,不拘泥于课本。布置给学生的作文也要有恰当的难度,既要使学生看到自己的差距,端正学习态度,也要让学生用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增加“成就感”。教师要做认真严肃的读者,帮助学生破除对批评性思维的神秘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只有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思想受到尊重,才会去努力表达自己的思想。丁教授还认为语言学习是构式的积累,“阅读、背诵、模仿、记忆、使用”的学习方式逐步取代以语法为基础的“在线拼装”,构式学习会使语言更加流利、道地、准确。背诵例句对语言应用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高困难,是大学英语教师共同面临的问题。教师要提醒自己和提醒学生做长期不懈的努力,一点一滴地积累,做英语学习的“有心人”。
专题讲座四:王以培《“为有源头活水来”——谈人文课堂的使命》(2016年5月14日上午)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王以培老师在人民大学教授过外国文学、公共法语、大学语文、说文解字、法语诗与歌等课程,他的课堂致力于引领学生体悟和寻求文化生命的源头,为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洗涤。
王老师认为,一门语言就是打开一个民族文化心灵的钥匙。学习语言,是为了探求这一文化族群的精神世界,外语教学应该一开始就让学生接触本门外语中最优美、最富有哲理、最打动心灵的部分,不论是学习法语,还是英语,《圣经》中的段落、动人的歌曲、优美的诗歌、意味隽永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都是非常好的教学素材,这样学生可以直接把握到西方文化的本源和西方人的精神特质。教师的任务并不是去教授学生多少知识,传播多少西方文化,而是唤起和保护好学生对外语和西方文化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王老师认为,学习外语的目的并不是成为精神世界的流浪汉,而是通过学习外语和西方文化,反过来更好地理解和认同本民族的经典中、神话和民间故事中、先辈留下的家谱中、故乡的传说中所昭示的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再进一步认识到全人类在根本上拥有共同的精神家园,这是弥合一切分裂的思想资源。
王以培老师的演讲不仅在探讨的问题上紧扣会议主题,更重要的是其演讲本身就是一次最好的课堂示范。他用生动美好的法语引领大家走进没有国界的、全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给教师们重新定位自己的课堂以深刻的启迪。
专题讲座五:高健《文化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程设计》(2016年5月14日上午)
高健老师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长期担任英语综合课和西方文化课程,同时担任英国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此次讲座他从挖掘文化内涵、进行文化比较的角度与老师们探讨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
高教授强调了语言的教育应关注文化意识,学好母语和尊重母语文化是学好外语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只有把握好现世文化意识、比较文化意识、历史文化意识的核心,将古今中外文化并重,才能更好的从文化角度设计英语课程。
专题讲座结束后,广西本科高校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李晓教授总结发言。此次研讨会的目的旨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希望此次会议能给以参加“外教社杯”广西赛区比赛的老师启发和帮助,期待在广西赛区的比赛中看到更多精彩难忘的课。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得益于主办单位的通力协作和广西师范学院的大力支持,也离不开广大高校外语部门的支持和积极参与。研讨会上代表们表现出专心致志的学习态度和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本次会议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让与会代表有所学、有所思,我们相信在以后的教学和管理实践中,代表们一定能将所学所思转化为不断改善课堂教学的动力和方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也将持续地关注广西高校外语学科教学和科研的发展,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和学校需求,整合和升级优势资源,为广西外语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供稿:何嘉颖、易军(外教社广西、云南教学服务中心)
地址: 上海市虹口区大连西路558号 邮编: 200083
2020 www.sfle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沪ICP备05013223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902002807号